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嘉兴市印发《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始终以“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锚定“全灾种、大应急”目标,全力推进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
一、聚焦省市目标之本,久久为功提质升级“破题”之策。一是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构建战斗型组织体系。在构建“四组两队”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村社应消服务站职责,探索村(社区)“三组一队”(安全生产组、火灾防控组、防灾减灾组和志愿服务队)模式,建立健全会商研判日常管理机制,推动各方协同配合、高效联动。创新制定市、县、镇三级“十必达”刚性标准,明确灾害预警、领导响应、专家支援、物资调配等关键环节的刚性要求。二是实施硬件增效工程,构建实战型装备体系。紧扣省厅分类建设要求,由局领导带队实地指导41个镇(街道)应消站完成提质升级,根据实地情况,制定“红、黄、蓝、绿”四色表格,对各镇街必配装备情况进行实时动态更新。41个镇街在完成必配装备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选配了1038件实用性强、针对性高的装备,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效能。南湖、嘉善、桐乡等地根据工业密集、水网交错等特点,重点加强化工、水上救援类装备配置;秀洲、经开等地区,则强化移动视频终端、巡检无人机巢等智能设备应用,提升应急指挥和巡查效率。三是实施能力增效工程,构建立体型作训体系。依托消防特勤训练基地建成实训基地,开展无人机操作、卫星通讯、水域救援等专业技能培训。结合三本教材及教育训练大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小教员”集训,课程涵盖执法检查、“三断”通讯等内容,打造了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应急消防教练员队伍。
二、紧扣民生需求之基,以终为始深思发展“解题”之能。一是秉持“以快保命”是最大的民生。构建覆盖市、县、镇三级的立体化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网络。通过打通基层接警指令渠道,完善值班备勤制度,建立突发事件出现场工作责任制,确保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综合协调,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救援。全省率先探索将消防前哨站延伸至镇街“空、重、小、旧”(空白区域、重点区域、小微园区、老旧小区)区域,已建成并投入执勤51个,灭火救援半径不断缩小。二是坚持“以防促安”是工作的基础。依托“嘉兴基层应急消防应用”平台,整合24.7万家企业、场所基础数据,建立市、县、镇三级月度检查名录公示机制,有效避免了多头重复检查。提前公告检查名单、明确检查重点和要求。同步实施“检查+服务”双书送达,在开具执法文书时配套出具《整改建议书》,指导企业精准整改,提升整改闭环质效。三是保持“以教强基”是应急的追求。创新推出“方言课堂进社区”“安全知识进景区”等特色活动。针对农村老人、儿童、新居民等重点群体,组织消防志愿者用方言讲解防火、防触电等知识,今年来累计开展巡回宣讲500余场,覆盖群众超4万人次。全力推进宣教体验馆全覆盖,全市72个镇(街道)现已建成80个体验馆,年均接待群众达15万余人次。
三、锚定“141”基层智治之总,以最强大脑交好“答题”之卷。一是动态建库,以全量数据夯实治理底座。构建“一图统览、一库管理”的动态监管对象台账库。通过GIS地图标注风险点分布,自动生成“红、黄、蓝、绿”四色风险热力图,实现“一屏感知全域风险”。建立企业基础信息、隐患排查记录、行政执法数据关联模型,精准识别高风险领域,推动监管资源向化工园区、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区域倾斜,风险分级管控覆盖率达100%。二是定制课程,以千人千面破解能力短板。部署“满血版”DeepSeek-R1大模型,基于岗位需求、知识薄弱点生成个性化培训方案,实现“普通队员学基础、执法人员学法规、管理层学指挥”的精准滴灌。集成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事故案例等10万条专业知识,打造“指尖上的应急智库”,推动在编人员执法证、辅助人员岗位资格证持证率保持100%。三是高频巡查,以网格智治筑牢一线防线。在移动终端内置“智能巡检”模块,自动关联场所检查清单,网格员勾选场所类型后,系统推送针对性检查项,解决“不会查、查不全”问题。在海宁“智慧巡检+网格联动”模式中,网格员通过终端上传隐患照片,AI自动识别并标注问题,隐患发现效率提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