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安防打造全数智化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行业动态     |      2025-08-18 16:2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银行所处的安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两增两减”的特征:金融诈骗、网络诈骗等案件和针对自助银行的案件增加;而传统物理暴力案件如暴力抢劫银行网点和银行内部案件持续下降。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显示,2023年银行业网络安全事件对相关领域造成的经济影响显著增加,同时设备老化及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也引发事故率上升。与此同时,移动支付、开放银行、数字货币等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使金融机构的安全边界从物理网点延伸至虚拟空间,传统依赖人力巡检与被动响应的安防模式已难以应对多维风险挑战(如图1所示),数智化技术正成为重构金融安防体系的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湖南银行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新技术打造数智化安防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防范能力,为业务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金融安防打造全数智化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图1)

  一是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组织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保卫工作没有机构和人员做保障,一切都是空谈。湖南银行自成立以来,党委对安全工作就非常重视,首先解决机构和人员问题,在其他金融机构纷纷撤销或合并保卫机构的情况下,以制度形式规范保卫机构,设立总分支三级保卫部门,配置专职保卫人员,专职保卫管理人员从成立之初的13人增加到58人。

  二是对标对表,规范安防建设。湖南银行按照高于《银行场所安全防范要求》(GA38-2021)的国家标准建设营业场所,出台《湖南银行安防工程建设实施细则》,用表格形式规范每项安防设备的采购安装,确保安防建设项目优秀率达到100%。积极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智能分析预警系统安全防范要求》(DB43/T1712-2019)湖南地方标准建设,所有营业网点安装了人脸识别、行为分析及火灾预警等智能设备,全面完成数字高清升级改造,通过智能化手段发现问题,缓解安保工作压力,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降低风险。

  三是部署AI行为分析系统,实现人员行为的智能预判,搭建物联感知网络、环境风险动态评估体系、零信任安全架构,筑牢安防系统的网络防线。这三大模块既独立运行又协同联动,形成“中枢决策—末梢感知—实时响应”的闭环管理,将传统单点防御升级为体系化防护。

  四是部署数智化安防的“隐形防线”。随着安防系统与网络的深度绑定,视频监控设备、物联终端成为黑客攻击的新目标。湖南银行审时度势,积极部署万物安全系统,实现终端感知、安全准入、信令监测和合规控制、异常行为检测、攻击检测和安全防护,防范违规接入、违规访问、网络互联和网络攻击等带来的安全风险,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做好安防工作,设施是基础,湖南银行以“五年三步走”战略推进监控平台建设。该智能化监控平台是一个集先进技术与创新理念于一体的综合性安防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它深度融合数字高清监控、多光谱移动侦测、智能分析算法等前沿技术,构建起覆盖全行的多层级安防架构。该平台不仅实现了对银行物理环境、设备运行及人员活动的全方位实时监控,更通过智能化的风险预警、精准化的数据分析及高效的协同处置机制,为银行的安全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有力推动了银行安防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金融安防打造全数智化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图2)

  第一步(3年建设期):通过3年的建设改造,在全省14个地市完成全行14个远程联网监控中心建设,从立项开始就高标准,有前瞻性,形成“智能感知—精准分析—协同处置”三级安防体系。核心技术层部署数字高清监控、多光谱移动侦测及双录音系统,构建全域可视化网络;系统集成层搭载安防管理平台,实现自助银行门禁远程控制、云台集中报警及智能视频分析的协同联动;专项应用层配置火灾预警报警、远程应急对讲及智能巡检系统,全面覆盖风险预警、应急指挥及设备运维场景,形成全行安防数字化管理闭环。

  第二步(1年联网期):全行14个监控中心改造升级完成后,总行投入300余万元打通14个监控中心数据孤岛,构建总分行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的联网体系,提升总行非现场检查效率。

  第三步(1年升级期):通过1年时间建立总行远程应急指挥中心。通过整合视频监控、报警管理、门禁控制等子系统,构建“监、管、控”一体化的协同平台。平台不仅支持视频实时调阅、日志溯源等基础功能,更聚焦报警联动处置、非现场智能巡检、跨部门协同响应等场景化应用,实现从风险预警到应急指挥的全流程闭环。例如,当系统触发火灾报警时,可自动关联周边监控画面、解锁应急通道并启动疏散广播,将人工处置流程压缩至3分钟内,显著提升突发事件应对效率。为实现全域协同,总行指挥中心与地市级监控中心建立视频级联网,支持跨层级调取全行数万路视频资源。遇突发事件,总行可实时获取现场画面、门禁状态及人员动态数据,快速决策并远程调度资源,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处置”。该架构打破了数据孤岛,以集约化管控为业务安全与稳定运营提供坚实支撑。

金融安防打造全数智化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图3)

  针对传统安保模式下,基层队伍能力滞后、管理成本高、风险责任模糊等痛点,湖南银行通过市场调研,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化监控值守服务公司为全行14家监控中心提供驻场值机服务。实现监控值守、系统运维等非核心业务外包,既缓解内部队伍老龄化、技能单一化带来的履职压力,又借助外部团队的技术积累与标准化流程,提升风险预警准确率与事件处置时效性。这一模式通过厘清责任边界、优化资源配置,在降低管理内耗的同时,显著强化了三重安全价值。

  一是主动防范外部侵害,提升应急响应速度,通过标准化流程和多系统联动,显著缩短突发事件处置时间。如2018年某天晚上,监控中心值守发现可疑人员在自助银行使用多张银行卡取钱,监控中心立即远程锁闭感应门,及时报警,配合公安部门破获1起全国性大案;2020年监控中心发现并制止1起炸自助机具事件;2025年3月配合公安部门抓获电信诈骗团伙2人等。

  二是提升内控效率,通过视频回放与实时监控,检查员工操作规范性,纠正违规行为,对操作合规性进行监督。

  三是增强客户体验与信任,通过IP对讲系统实时回应客户求助,如指导ATM机操作、处理设备故障,甚至救助被困老人等,湖南银行每年通过监控值守发现客户在自助服务区遗留现金、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达1000件次,并通过远程锁闭系统、感应门或防护舱,及时归还客户,得到客户信任。

  数智化技术正在重新定义金融安全的内涵。从应急指挥中枢的全局协同,到AI算法的精准风控,从安消一体化的风险阻断,到绿色节能的价值延伸,金融机构通过技术创新与体系化建设,逐步构建起“全域感知、实时预警、快速处置”的安防新生态。未来随着5G、边缘计算、量子加密等技术的成熟,金融安防将进一步向智能化、集约化、可持续化方向演进。对于行业而言,唯有持续深化技术融合、优化管理机制、共建安全标准,方能在数字化浪潮中守住安全底线,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BG大游